暗影外卖:公寓楼里的惊悚迷踪(9)

倪震
引子:一周内同一栋公寓已经接连死了三个女人所有证据都指向了给她们送餐的外卖员,但他只承认自己杀了一个剩下两个的“上路饭”是谁送的?我怀疑到了一个绝对不可能的对象。01“淦。又是一个。”破门而入后,门窗紧闭的

  09

  “把你的想法仔细说说。”队长没管张哥他们,直接让我继续。

  这下把我整得有点小兴奋,又有点小害怕的。张哥对我做了几个口型,让我悠着点想好了再说。

  我也没管了,咽了咽口水开说,“各位前辈,我说的我们身边的人不是就一定是警察的意思,我想表达的是因为嫌疑人具有非常强的反侦察能力,能够破坏或者压根不形成自己作案的证据,让警察无从下手,那他一定是很了解刑侦的人。”

  “现在是网络时代,对刑侦颇有了解的人很多,微博、知乎上面就有很多大V博主之类的。”

  “是的,没错。但那种单纯的只是有兴趣的了解,我认为和嫌疑人还是有差距的。”觉得单纯靠嘴输出不直观,我一步跨到了靠墙的白板前,边说边写。

  第一,超级强的专业级的反侦察能力。

  第二,超级强的心理素质,作案时毫不手软又细腻周到。

  第三,花费大量精力对别人实施观察,但不会引起旁人注意,理由正当?

  第四,了解警方侦查破案的流程,然后有效规避。

  综合起来,我认为他很可能是一个从事专业研究犯罪或犯罪心理的人。

  话音落地,会议室里大家盯着白板陷入了思考,我自己也看了看后补充到,“当然,具有上面四个特征的人也有可能从事的是其他职业,但我觉得只有专门研究的人才能犯罪得如此专业。”

  “研究犯罪的人开始犯罪?”队长终于发话了。

  思路打开犹如打开任督二脉的我,也没对队长的语气多加关注,继续就接着往下滔滔不绝。

  “凶手实施犯罪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源于一时的冲动,冲动犯罪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感到恐惧,通常就表现为第一时间逃跑、躲避等。前年的厨子犯完案后躲回了乡下老家,现在的吴阿强我记得他周一晚上下完毒后,周二上午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出来送餐,我觉得很有可能就是他害怕了。神秘的模仿犯就正是利用了这两点。”

  队长接过我的话,“你是觉得他因为研究犯罪,所以在观察人时会区分出哪些人有犯罪冲动的几率比较大,然后加以重点观察,再趁着凶手在自己监视下作案的时候出手的。”

  点点头,我站在白板旁也没回去坐下,预备着队长的再次发问。

  队长深深吸了口烟,还剩三分之一的香烟用力摁在烟灰缸里,“假设你以上的这些推断都是正确的,那会是什么样的理由催使一个本为了避免犯罪发生而研究的人却把自己衍变成了罪犯呢?”

  “可能是受到何种刺激了吧。”


顶一下 ()
故事评价:情节方面:情节紧凑且充满悬念,从新发生的外卖员毒杀案入手,不断引入新的线索和疑点,巧妙地将其与前年的锤子杀人案相联系,使案件更加复杂。通过对嫌疑人的审讯、线索的排查以及各种假设的提出和验证,情节层层推进,如剥洋葱般逐渐揭示出真相。每一个新发现都推动着剧情发展,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好奇,吸引读者一直追寻答案。人物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立体。许介安作为新人刑警,有热情、有冲劲,虽然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在案件侦查过程中逐渐成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吴阿强的狡猾和对罪行的部分隐瞒,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而孙涛和秦汉这对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角色,他们的经历和心理变化塑造得十分细腻,让读者对他们的犯罪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凸显了人性的复杂。队长、张哥等其他刑警队成员也各具特色,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主题深度:作品探讨了深刻的主题。一方面是对犯罪心理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仇恨、复仇等负面情绪如何驱使人们走向犯罪,以及这些心理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和影响。另一方面,涉及到家庭环境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塑造作用,如孙涛和秦汉的家庭悲剧如何成为他们犯罪的根源。此外,还引发了关于正义与道德的思考,当个人遭遇不幸时,是否应该以犯罪的方式来寻求所谓的 “正义”,同时也让读者思考如何拯救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情感表达: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许介安对案件的执着和对真相的渴望,在面对可能是自己尊敬的人成为凶手时的矛盾与挣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涛和秦汉的兄弟情以及他们对家庭不幸的悲愤、仇恨等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代入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和无奈,进一步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changpianyehua/202312/39102.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