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经历的鬼打墙

怪谈记
摘要:十五六岁的姥爷在回家路上遭遇鬼打墙,骑自行车在曲折的苇子地中兜圈,却始终无法走出。他按照传说,与“鬼”较劲,最终在月亮明快时,看到了熟悉的岔路口和村子,天色也逐渐亮了。

生活在北方的人,尤其是老辈儿人,身边儿肯定听说过鬼打墙的故事吧。我姥爷就经历过。

那时是姥爷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自幼父母双亡,姥爷哥儿三是一个远房叔叔拉扯大的。那时候的人都穷,远房叔叔待姥爷大点了就说,旺儿啊,叔也就这个能力了,你得想办法找饭吃并娶媳妇哩。于是姥爷在远房叔叔的引荐下来到了邻村里给土砖窑背青砖烧青砖。从土砖窑回家,得穿过两道排洪渠,再路过一片儿烧砖取土的坡地,最后经过一片长满苇子的盐碱地才能到家。事儿就发生在烧砖取土的坡地和那片长满苇子地的中间一带。

话说姥爷骑着老式大二八车子,一个人走在路上,当时天说黑不黑说亮不亮的,天上云时浅时薄,月亮偶尔露出头,但很快就又被遮住了,风也是时断时续的,反正是晚上那种凉风,你懂的。当姥爷按正常的小路穿过一道田坎向苇子地走去时,事就发生了。正常的来说,苇子地里的羊肠小道虽然曲折,但是走上二十分钟肯定也能出去。那个年代还没有手表等计时的东西,只能凭着感觉自已估。姥爷一开始没着急,慢慢悠悠的往前骑着,青骒小子正是浑身是力气使不完的时候,所以走了一些时辰,只看到月亮原来还在天中间,慢慢的跑到身后边去了。姥爷也纳闷,按正常时间早就到家啦,怎么今天还没到呢。肚子渐渐饿了起来,姥爷在路边水沟里喝了口水,开始捉摸,难道碰到传说中的鬼打墙啦?姥爷听老辈儿人说过,遇到鬼打墙不要害怕小鬼儿就是捉弄人呢,小鬼儿玩高兴了,或者是等天亮了,小鬼儿自然而然就走了。姥爷也是年轻,心想小鬼儿你乐意玩我就陪你玩,看看是你先玩累了还是我先骑车子骑累了。姥爷又开始接着骑,路走多长时间不带重复的,姥爷在他认为的拐脚处都拿苇子杆系了记号,可是回头记号又不见了。姥爷骑呀骑呀,身上出了一层薄汗,还没出去,气的把大二八往沟边一扔,双手抱拳道,各位英雄好汉,小子服了,各位高抬贵手啊!说来也奇怪,似乎有和应似的,苇子哗啦啦的摇了摇,月亮也不再遮遮掩掩的了。

姥爷在浇水沟边歇了一会儿,落了落汗,瞅着月亮明快了,心说现在能看清路了吧,已是继续骑上车子往前走。车蹬子蹬了没几下,前方路一闪,只见一个熟悉的岔路口出现了。姥爷又往前蹬了几下,朦朦胧胧中前方看到了熟悉的自家的村子,尤其是村口的那棵大柳树上住着的几个鸟儿已经飞来飞去的找食吃了。

等到了村口,天蒙蒙的发着紫,有些亮了。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北方民间传说中的“鬼打墙”为题材,通过姥爷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作者巧妙地将现实与传说相结合,通过姥爷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故事中的姥爷,虽然身陷困境,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传说中的“鬼打墙”,他没有恐慌,而是决定与“鬼”一较高下。这种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故事中的描写细腻生动,如月亮的时隐时现、风的时断时续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总之,这个故事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又富有教育意义,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启示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23/25888.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