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街道上,一个鬼子旁若无人地行走着。
他穿着整套黄色旧军衣,手持一支老式步枪,踏着重重的步子,耀武扬威地前进着。
人们看到了他,都觉得很疑惑,也有点茫然,可没有人上去问他,也没有人敢去阻拦他。
鬼子肆无忌惮地走着,夹杂在上班的人群中,表情冷酷,步伐坚定。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一群人跟在鬼子后面,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他们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嘲笑着,偶尔也叫骂两声。
鬼子不为所动地继续行走着,直直走到了街的尽头,停步,下枪,跪。
鬼子居然跪在了大街上!
人们忽然兴奋起来,“鬼子是良心发现,来这里赔罪来了!”
“上次咱们这的大善人给他们捐款了,鬼子这是来感谢的!”
鬼子直挺挺地跪着,然后深深地磕了几个头,人们肃静下来,觉得心里面很安慰,还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忽然,有个童音响起来,“那边的山上,不是有新修的鬼子墓吗?他这是在跪他那些战友吧?”
人群一下子又骚动起来,他们表情复杂地彼此对视着,又很快地移开目光,气氛变得很不对了。
鬼子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站起来,重新端起了步枪,冷冷地扫视着人群,人群没有后退,却也没有向前一步。
忽然响起了警报声,凄厉尖锐的啸叫声,让人们纷纷捂住了耳朵,惊恐地彼此询问着,“怎么了?怎么了这是?”
等他们弄清楚原因,才注意到鬼子已经不见了,连同那只上好刺刀的步枪,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嗨!今天真是闹鬼了!”
人们彼此打趣着,笑闹着,渐渐散去,很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一个鬼子在城市街道上行走、跪拜、消失的情节,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故事以紧张的氛围开头,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和虚伪。鬼子这个角色既是战争的象征,也是人们恐惧和无奈的体现。作者通过描写人们的反应,展示了社会的冷漠和麻木,同时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故事结尾的消失情节,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也是对人们内心的拷问。整个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寓意深刻。通过对人物、情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然而,故事结尾的处理略显仓促,让人对鬼子的消失和人们的反应感到困惑。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