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三,真不憨,卖了黄金板,治下了桑家湾,卖了一亩二,买了三亩三。"
这个人是我姥姥村上的,与我们村相隔二□地,按照辈份,我需要称呼他为舅舅。
故事是从我姥姥、我爷爷还有乡里人的高谈阔论中收集而成。
当然,这种辈份是从我姥姥家那边来论的,因为他们家和我姥姥家不是一个姓氏。只是在乡间,不同的姓氏也有一个先人传下来或者联姻引起的固定辈份,也是需要称呼的。
李德三是这个舅舅的爷爷。
故事需要从李德三为人敦厚,勤积功德讲起。
李德三没什麽文化,据我爷爷说,就是一个农村务农的乾巴老头,呵呵。但是,没文化不代表没素质,没文化不代表不明事理。爷爷和那个舅舅关系很好,知道其中若干的故事。
先解释一下上面的流传百年的打油诗或者顺口溜吧。
地有肥瘦,我们常说土地肥得流油,黄金板就是这种土地。瘦的贫瘠的土地则是另一种景象,桑家湾是贫瘠的土地。
靠天靠地吃饭的人们,不论天的因素能否确定,有好地必然有好的生活可能和未来预期。
可以看到李德三实际上是用一片小的好地,换了一大片大的坏地。从经济角度而言,这不一定是一个合适的交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从对后代的角度而言,则可能是一种好事。
以前乡间普通民众寻找自己的坟地,风水固然要考虑,但是财力更是需要考量的第一因素,所以大多数人都将坟地葬在贫瘠的土地上,而肥地则是可以种植庄稼作物的。
桑家湾实际上有一片乱坟岗,若干已经断了香火,或者后人已经闯关东的人家的坟墓。
李德三买下来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这些墓地被别人购买,然后将这些乱坟岗给破坏了的。
据说,当时的“李德三,真不憨“是一种嘲讽的说法。但是,时过境迁,在李德三先生仙逝之后,这个打油诗却变成了一种褒奖和羡慕的表示。
继续说李德三先生。他这是大善一件。山东人一般安土重迁,但是闯关东浪潮却也是在山东发生。这是因为山东人的确到了不走不足以活命的地步。
远走关东的人,听说这个事情之后,也都放心先人的生存之所的安全,时常在东北艰难的日子中省出来一点,积少成多,给李德三邮寄回来或者托人捎回来,表达感谢,并给李德三家桑家湾坟地所占土地的一点补贴。
但是,李德三一般收到钱之后不会收入自己囊中,而是到了逢年过节从这个钱中买点纸钱,在这些无人照看的坟墓焚烧,李德三全等於替这些行使后人的职责。这乃真正积功德所在。
除此之外,李德三每次当大家拜祭先人坟墓的时候,比如说清明和冬至,他会挑着粪筐,顺便在身上背个包,里面放着若干纸钱。
打住一下,为什麽会挑粪筐呢?因为在以前是没有化肥的,如果要养地或者让家□庄家茁壮成长,乡下的老人由於干不了重活,同时,可能早晨睡不着,会在早晨或者傍晚,挑着筐去捡拾各种动物粪便,给自己家里积肥。
李德三老先生就趁这个时候,去外面捡拾肥料。同时,他如果发现有谁家的坟墓在该祭祀的时候还没有祭祀,或者是无主之孤坟,他就会给这个坟墓压上一张纸钱,然后烧几张,会告诉孤坟的主,说过节了,我不认得你,见了就是有缘,我来给你送点纸钱,别嫌少,我也没钱,还有别家的孤坟,大家分分,都凑活着过个节吧。等等,云云。
如果,他遇到的孤坟太多,他就会不烧了,而是把纸钱压在坟头顶上,让别人看到这个人家还是有香火的。
其实,再插一句哦,以前乡下的确有无后不孝的思想。而乡民之间对没有男孩子或者无子嗣的家庭也蔑称为“绝户“。这个是非常恶劣的词语。因此,可能映射到阴间,也使人觉得,阴间的人可能也怕被别人说成绝户,因此李老先生才会帮他们压上坟头纸。让人看到,人们会说:"嗯,这个家里还是有香火的。"
李老先生六十多岁开始做这个善事,一直到96岁高龄逝世,期间做了三十多年。这个岁数在当时之我们乡村是非常罕见的。
李先生在仙逝之前据说还有一段灵异奇遇。是村□人讲述的,但是,我问过和我一样大的他们家的后代,他们不知道这回事。可能是穿凿附会。
李先生90岁的时候,虽然身体还是健硕,但是还是觉得到了给自己寻找归宿的时候了。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有一天做梦,梦到一个穿著体面的古代老先生,跟他说,你年年给我钱花,我不知道怎麽帮你,你有难事的话,就跟我说吧。
李老先生说,没有什麽难事,家□过的都挺好的,我就想找个好坟地。
那个老先生说,你是要人旺的还是财旺的?
李老先生说,有人就有财,有人好,我要人旺的。
那个老先生说,你到你家桑家湾,看著哪里出热气,你就踩(就是确定)哪里吧。
李德三老先生本来年迈了就睡觉少,做梦后便起来思索了一下,拿起肥筐和马扎(一种可以坐的简易小凳子)就往桑家湾去了,当时外面只是朦胧亮而已。
他到了桑家湾,就坐在那里寻思这个梦,忽然发现早晨虽然有雾,但是桑家湾明显有一个地方的雾气特别重,并且感觉雾气像个柱子似的。他觉得老先生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便做了个记号,回家去,跟自己的子孙说,自己选定了百年居住之所了。
可能就风水而言,水生财,水主旺,那块地方无疑是个好地方。但是,在平原地区,历经千百年,地表变更无数,风水对乡下人而言只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因为少了山地地区的山脉龙源,很少人能够知道风水之确切。【当然,不能否人道行高的人的存在。】
几年之后,李老先生寿终正寝,在睡梦中逝世。
其家庭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日子过得很是康足,人丁兴旺。而李老先生自身也没有太大的欲望,也展现乡下人的朴实,有人就好。人的平安是第一位。
话说积德之事,可能以无神论而言,这是不存在的,但是人还是应该有所信仰的东西。
无论是否真的积德,但是最起码你做了,你知道了,然后你就会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可能对人的寿命,对自己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产生正面作用。
积德并非需要你做大事,了凡四训中之行几千善,可能是建立在知名人物或官员基础之上,而入李德三先生之小善,累年亦成大德,这可能更是我们小人物注重的方式。功德无处不在,只是处处留心,处处行好即可。
这个故事对我们一个乡土解释体系中的人而言,我个人觉得这种教育,这种言传身教,才可能是一个人朝向正面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出发点。教育无处不在,影响哪里都有,学校之教育仅仅是人生很小一部分。这於我们自己,对我们后代而言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