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借钱换物反目成仇,七岁儿子托梦索命,一夜惊魂人财两空

啄明
70年代中期,张某与赵某交情深厚,如同兄弟。赵某托张某保管珍贵物品去看电影,张某之妻怂恿调换,导致赵某损失惨重,最终上吊自杀。张某梦见赵某索命,其子出生后沉默寡言,八岁时重病不治身亡,张某也欠下巨债。故事警示人们交友需谨慎,贪小便宜终将付出代价,因果报应循环不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段是大诗人王勃所作,表达了知心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虽远在他方也感觉身临其境。堪比那俞伯牙与钟子期,这是知心朋友间的感情。

再有那起初交情深厚到后来却又反目成仇,也不在少数。真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世事复杂,人心叵测,有个至真至诚的知心朋友真是太难了,没利益时称兄道弟,若有利益就又是另一个面孔对你。今天讲一个这样的两个人,到最后闹些了灵异事出来。

这事发生在70年代中期,在我舅他们村里有两个人交情深厚,如同兄弟。他们一个姓张,一个姓赵(下面就以张某和赵某代替)张某那时也刚刚结婚没多久,赵某依然单身,说到这儿要插一句,男人没骨气一味听取那妇人的话而自己没个主见,最后就会栽跟头。

在那个年代家里没个电视,露天电影算是稀罕的事了,每到哪个村里放电影即使走它十几里路去看也不觉得累。

这天离他们村较远的村里放电影,赵某提着一包东西来到张某家嘱咐他帮着照看一下,自己要去看电影生怕别人偷了,呵呵,也该着赵某要出事,你说多么珍贵的藏在家里不就行了吗,却怕别人偷。

张某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因为张某的老婆已有身孕,夜里不能出远门。赵某放下东西就和其他人去看电影了。

话说男人没骨气一味听取那妇人的话而自己没个主见,最后就会栽跟头。赵某走后张某的老婆就说什么东西还害怕偷了去?

张某随便回应了一句管什么东西呢,人家信任那就放着呗又不损失什么。

张某的老婆说:“就你老实,未必人家把你当回事,不过有事使唤使唤你罢了”

张某是个老实人,任凭老婆怎么说就不多回话,他老婆埋怨起来:“看你一辈子能有什么出息,我算瞎了眼跟着你受窝囊气,怀孕了都吃不上好的。”

张某顺口说了句“现在都是这样的生活,靠种地为生,哪有那么多钱?”

他老婆说:“钱有的是看你会挣不?”

张某说哪有钱?

他老婆说:“他的东西不就是钱吗?他让你看,肯定值钱不然看着干嘛?他就那么装着,也不说什么东西,咱们把它换了,他知道?”

张某听了心里极不舒服,顶了两句。真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他老婆心计比较多,也没生气就拿话来鼓吹他,几句下来张某觉得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把东西调换了。

第二天赵某就拿走了东西,因为俩人交情好赵某也没起疑心。据说他拿东西确实珍贵,也是别人托他整到的,后来那人带了钱来取东西,打开一看包里是些潮湿的烂草,那个人气坏了要回了定金,还要他赔偿损失,赵某怎么解释人家都不听。

没办法赵某借钱赔了些损失。那人走后赵某到张某家要东西,张某理亏支支吾吾,被在一旁的老婆抢过话死是不承认,这人在气头说话就管不了嘴里,赵某和张某的老婆就吵了起来,张某看老婆被骂也替老婆帮腔,最后不欢而散赵某回到家气不过上吊自杀了。

数月后张某老婆快要生了,临产的前一天晚上张某做了个梦,梦到赵某对他说:“我俩发小,感情深厚,没想到你做出这样的事,那是我的活命钱啊,我不会放过你的,就是托生成你儿子也要你还了”

张某也理亏心里也觉得内疚,可回头一想不过是梦,哪知正在郁闷的时候老婆大叫肚子疼说是要生了,张某赶忙叫来接生婆。顺利的产下一个男婴,接生婆从屋里出来恭喜张某,张某一听满脸丧气的,接生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多问就走了。

自打孩子出生到七岁一句话不说,更不要说叫爸爸妈妈了,两口子以为是哑巴,看了医生一切正常,到了八岁他儿子得了重病,张某一家四处寻医看病,花了不少钱但病就是不好。

一天张某把儿子叫到房子跪下说:“兄弟,我欠你的钱我变本加厉的还了吧,你再别拖累我了行不?我给你赔不是了”

说来也怪,没过几天儿子因病情严重不治身亡了。这时的张某也欠下了一大笔钱。仿佛冥冥中真的有安排。

番外篇 小故事(原作者:啄明)

我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小时候老家鸡蛋论个卖。我家住二楼,我妈做梦一向很准,一天早上起来她就跟邻居家阿姨说梦见一个人说今天来还她八分钱,她还打趣的说我就看今天谁会来还这八分钱。

我还没起床家里跑来一只鸡,怎么赶都不出去,我妈怕它在家里拉屎,就吓唬它说你要敢拉屎,老子今天杀了你吃肉(她其实从来不敢杀生)。

结果那只鸡就在地上下了个蛋就走了,那年鸡蛋一个就是八分钱。我妈就说它上辈子欠她的,这辈子变鸡都得还,所以一定不能欠别人的,占别人便宜,总要还的。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开篇,引用王勃的诗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来描绘真挚的友情,但迅速转入对人性复杂和友情脆弱的探讨,这种对比引人深思。故事的核心围绕张某和赵某的友情如何因贪念和误解而破裂,最终酿成悲剧。张某的老婆的挑唆是导火索,而张某的软弱和妥协加速了悲剧的发生。赵某的自杀和张某儿子的神秘死亡,被描绘成因果报应的灵异事件,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警示意味。故事的结尾,通过番外篇进一步强调了“因果报应”的主题,用母鸡还钱的小故事作为补充,强化了“欠债还钱,占便宜总要还”的道德观念。整体而言,故事通过现实与灵异的结合,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和友情的珍贵,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57/70527.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