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友现身说鬼事,红花识鬼吓人魂

坏吉他
如满禅师为故友诵经超度后,一年后在扬州偶遇已逝的朋友,得知其成为阎王派驻人间的鬼差,负责记录恶人罪行。朋友赠禅师一朵能辨别善恶的红花,禅师在街上试用,发现其能识破虚荣鬼、好色鬼、贪心鬼和占便宜鬼。后禅师随手丢弃红花,鬼群争抢,最终抢到的是一根臭骨头。故事寓意人生应追求真实价值,而非虚浮名利,呼应“争花不如争果”的道理。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年之后,他前往扬州的途中,却遇到了这位朋友,如满禅师惊诧万分地问道:“咦!你不是早已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行走呢?”

王姓朋友赶快阻止禅师说:“嘘!不要喧嚷,我们到山谷再细谈吧!”

到深山幽谷里,王姓朋友才说道:“禅师!坦白告诉你,我现在是鬼不是人。由于我过去在人间没有做过甚么坏事,并且富有正义感,为人有侠气,再加上你的法力超度,因此阎王老爷派给我巡察鬼的差使。”

“哦!那么你这个巡察鬼都做些甚么事呢?”

“人间如果有贪官污吏、奸商巨贾,我就把他们的罪行一一详记下来;不管甚么大斗小秤、杀盗淫掠的勾当,我都要一五一十报告阎君。总有一天,叫他们有债还债,杀人偿命,接受果报惩罚。”

王姓朋友说完之后,并且从怀中掏出一朵红色的鲜花,送给如满禅师,感谢他昔日超度救拔的恩泽。禅师看了,连忙婉拒说:“我是个和尚,要你这朵花做甚么呢?”

“这朵花不同于一般的花。你拿在手上,可以辨别甚么是人,甚么是鬼?”

“手中拿这朵花,我又如何知道谁是人,谁是鬼呢?”

“只要你拿着这朵花在街上走,如果是正人君子,瞧也不瞧花一眼。相反地,鬼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朵花。假如对方看了花就搔首弄姿的,就可以了解这是个虚荣鬼。假如对方不但看花,并且还注视着人,那一定是个好色鬼。如果看到了花,又看看自己,可以判断这个是贪心鬼。如果看了花,然后直搓双手的,那绝对是个占便宜鬼了。”

禅师和朋友互道珍重之后,手中拿着花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一个人,昂首阔步地擦身而过,目不斜视,如如不动不瞧花一眼。“嗯!这是个正人君子。”

再走几步,碰到一位穿着入时,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女子,直往花儿瞧。“哎呀!这是个虚荣鬼。”

走了一段,迎面走来一位衣冠楚楚的翩翩公子,不但看花,还死盯着禅师瞧,失望地说:“唉!是个老和尚。”

“哼!原来是个好色鬼。”禅师不悦地喃喃自语。

继续走了没多久,看到一个人一会儿看看花,一会儿看看自己。

“喔!是个贪心鬼。”如满禅师拐了个弯,走上了另一条街道。一个人从老远看到了禅师的红花,就直接搓着双手不放。

“哈!碰到了个占便宜鬼。原来这朵花有这么深意的暗示啊!”禅师一边想,一边走着,不久就回到了寺门口。

心想这朵花不适合带到寺里去,随手往身后一丢,一脚正要跨进寺里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有吵闹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刚才在路上遇到的鬼魅都跟来了,你抢我夺的,争着抢那朵被丢弃在地上的红花。

最后,其中一个鬼终于抢到了那一朵花。仔细一看,这哪是美丽的花朵,只不过是一根死人的臭骨头而已。

在这个花花世界上,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努力去争取而来的名利富贵,到头来所得到的又是甚么呢?所留下的又是甚么呢?

还不是黄土一杯、朽骨一堆。

古德说:“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计是非。”人生应该争的不是浮华不实的鲜花,而是血汗所凝成的甘果。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如满禅师与已故朋友王姓的相遇,巧妙传达了深刻的佛理和人生哲理。故事以超度亡魂为引,引出王姓作为“巡察鬼”的角色,负责记录人间恶行并汇报阎君,展现了因果报应的主题。王姓赠予的“红花”成为辨别善恶人性的工具,通过禅师在街上的观察,生动描绘了不同品性的人:正人君子、虚荣鬼、好色鬼、贪心鬼和占便宜鬼,警示人们要警惕内心的贪婪与虚伪。故事的高潮在于红花被丢弃后,众鬼争抢,最终发现只是腐臭的尸骨,讽刺了世人追逐名利富贵的行为。寓意浮华终将散场,唯有珍惜当下、踏实付出,才能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结尾引用古德名言,劝诫人们莫为虚幻是非耗费心力,而应追求血汗凝结的真正成果。整体情节生动,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57/70538.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