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都相信,人在离世之前或多或少都是有预感的,从科学角度说,这好像是生物体一种本能的预警。这种征兆的表现形式可谓千差万别,但全都无一例外的证明死亡的降临并非无迹可寻。
比如我***一位老同事,在大概二十多年前给她的独子买了一套在那个年代价格不菲的名牌运动服,本来说好了要等六一儿童节那天上身的,可就在五月底的一天,这位老同事带儿子去姥姥家串门,这孩子说什么也不干铁了心的非要穿那身新运动服才肯出门,以至于一个七岁的男孩子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的程度。
其实这个时候当妈的就该有所警觉了,反常之事必有妖异。无奈我们凡夫俗子大多后知后觉,蒙昧无知。这孩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跟着妈妈出门上路不到十分钟,就莫名其妙地从他***自行车后座上摔落,被紧随其后的一辆拉渣土的大卡车碾压而亡,死状颇惨。而当妈的还一路蹬车不曾察觉,直到路人的惊呼声让她回头探视……
还有一种说法是,频死之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无法形容的陈腐之气,那即是死亡的气息。这一说法很多医护工作者都能证实,包括我多年生病卧床的爷爷,在最后的日子里身上也散发出一种腐败变质的味道,那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许多年后,我再一次闻到这味道是在一个年轻同事的身上,那个同事年轻力壮,能说会道,也不是怎么突然一下身上就出了这股让我不寒而栗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味儿。
可惜没容我深想呢,这位朝夕相处甚至可以说是幽默得有点贫的同事就因严重的抑郁症在单位上吊自杀了。我惊闻他噩耗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股味道,绝对预示着死亡。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每个人都是在“向死而生”,死亡是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每个人难以逃脱的最终宿命。所以我们即便了解到预示死亡的征兆,是否就真的可以规避死亡逆转命运呢?恐怕没人说得清吧……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老人们的死亡预感为线索,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的哲学命题。作者巧妙地通过两个案例,分别从孩子的异常行为和同事身上的腐败气息,展现了死亡气息的微妙与可怕。故事以科学角度和民间传说为背景,巧妙地结合了现实与虚幻,引发读者对生命终结的思考。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和生命的脆弱。同时,故事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如母爱、亲情等。在探讨死亡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可以规避死亡,逆转命运?整体而言,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死亡的必然。作者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生与死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