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福报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智慧眼AA
这是一个积善之家的故事。男主人来自贫困山区,工作清贫,但始终坚守善良,不丢下妻子,不兼职捞钱。家庭虽困难,却从未抱怨,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妻子外出做工、收破烂补贴家用。三个儿子懂事孝顺,勤奋读书,最终都考上大学并在社会取得成就。他们靠工资和捡破烂供出三位大学生,且儿子们皆孝顺父母。这被视为积善之家的余庆。故事强调积善不仅在于钱财,更在于身、口、意三业积善,行十善必有善报。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上面的故事,也许是积不善之家的故事吧。下面我说说一个积善之家。

这个积善之家是我妻子的同事家庭。

我妻子的同事现已退休好几年了。十年前我们就认识他们了。同事家庭的男主人是来自西南大山的贫困山区,读书毕业后到单位工作,家庭很贫困。六十年代末作为中专生,从大山里出来这个城市工作很不容易,但他没有丢掉山区人那份质朴和善良。最难得一条,也是单位里最为人称道之处,他出来城里工作,没有丢下家里的糟糠之妻,一个农村妇女。

男主人工作单位很清贫,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工资很低,女主人又没有工作,家里又三个男孩子,家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这个家庭却活得很坦然、很随缘、甚至很快乐,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抱怨和不满。

进入了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物欲横流,追钱逐利,人心也变得拜金了。单位有的人纷纷下海经商,有的人则公私兼职,有的人则爬官钻营。可是,老实的男主人还是老老实只做自己本职工作,虽然家庭还是困难,他却从不外出兼职捞些灰色收入,也不送钱跑路求个一官半职。直到退休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而女主人则外出找散工做,后来,年纪大了,又没有文化,就干脆在外面收破烂来补贴家用。

认识他们的人,都说这家子是一个善良可亲的家庭,虽然家庭很困难,但从不向单位和外人伸手,却总是乐于助人。单位同事有小孩子的,大家总是向女主人求助帮忙带一带,看一看,有什么事情求助,女主人从没有推托过。而且 ,从来没有见他们与周围的人红过面,吵过嘴,一家人总是乐呵呵的。

他们家的三个男孩子,也很懂事,很孝顺。每天放学回来都帮家里做家务,帮家里晒破烂。最难得的是他们都很用功读书。

现在,他们家三个男孩子都读上了大学,老大读上名牌大学后还取得奖学金外出留学,现在已定居国外;老二也上了大学,在某大城市公司任职,据说现在是个高层管理员了。老三也上大学,毕业后在本地工作。

现在,他们退休了,三个孩子经常叫他们到家里住,但这两老人还是象以前一样住在自己的旧房里。前两年,老大买了一套房子给他们,他们才搬出单位大院。今年春节前,我还见过他们,两人还象以前一样精神,乐呵呵的。

大家都说,像他们这样的家庭,仅靠工资和捡拾破烂,竟供三名大学生毕业,而且个个儿子都找到好工作,在社会有成就,而且都孝敬他们老人,这两个老人真是有办法,有福气!我认为,这是积善之家的余庆,如果不是这样积善之家,那会有如此大的福报?

很多人认为,积善就是施舍钱财,是修桥补路,其实这是很偏面的认识。其实真正积善,是从“身、口、意”三业积善,

“身”就是自己的行为,日常中多做善事,不要做恶事,尤其不犯杀业,害人的事;

“口”就是自己的言语,日常多说好话,多说善良的话,不要说假话、不要恶口粗口,不要说黄色下流话,不要挑拨是非;

“意”就是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定心向善,不要嗔恨别人,不要生起贪心占便宜,不要痴迷于非份之想,以非为是,以恶为善。更不要计算别人,陷害别人。

佛教认为:人在世间能行“十善”,今生必有善报,死后必能生天。

“十善”就是: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积善之家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和他家庭的经历,展现了善行带来的福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保持善良和正直,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故事中的男主人来自贫困山区,但他没有丢掉山区人的质朴和善良。他和他的妻子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乐于助人,从不向单位和外人伸手。他们的三个儿子也很懂事,很孝顺,每天放学回来都帮家里做家务,帮家里晒破烂,并且都很用功读书。最终,他们家三个男孩子都读上了大学,在社会上有成就,并且都孝敬他们老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正直,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正确理解积善的意义,积善不仅仅是施舍钱财,更是从“身、口、意”三业积善,即多做善事,多说好话,心向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福报。总的来说,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积善之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行带来的福报,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积善的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故事。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guiyingshilu/20256/70504.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