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溪奇遇:贪官泡泉变良善,却险些命丧黄泉

怪谈记
冯勉,一名读书人,因贪墨被濯心之水洗涤后,心性善良,却因世道险恶,最终入狱而亡。故事讲述了他因家传的濯心之水而改变命运,最终却因世道险恶而遭遇不幸的悲剧。

早年间,有个叫冯勉的读书人,及第留京一载,而后,到地方任职,辖管一方,执宰县郡。因出身贫苦,上任后,见识了花花世界,渐而忘却初衷,将那圣言教诲抛在脑后,徇私枉法,慢慢得心应手,任职四年,贪墨甚多。

又用这些钱财,疏通关节,打算再往上爬几阶。

在静候调职期间,想到家中高堂,自从抵京至今,已有五载未见,冯勉就藉此机会,衣锦归乡,探望父母。

经数日长途跋涉,在炎炎暑时,回到位于山麓的家里

父母一见儿子回来,喜出望外,拉着冯勉的手,左瞧右看,冯父更是热泪盈眶,说儿子为冯家光耀门楣。

冯勉也是一阵感叹,母亲明显衰老了,但父亲没什么变化,似乎比自己离乡前还年轻了少些。

四邻乡亲,闻讯赶来,冯勉早有准备,将购得的礼物分与宗亲诸人,以博美名。

忙碌两日,拜会完毕,冯勉才算彻底有空。

到了午时,坐在昔时读书的房间,闭目养神。

这时,冯父进来,拎一壶清茶,父子两人又闲谈半晌。冯勉无意中提到父亲越发年轻,冯父嘿嘿一乐,说道:“勉儿你自小老实敦厚,不会说谎,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一定错不了。这几年,不仅仅是你,几乎是所有熟识的人,都说我返老还童。”

接着,压低声音道:“我觉得吧,可能跟前年那次上山经历有关。”

前年仲夏,冯父带着猎狗,山中狩猎。白忙半天,一无所获,天气又热,一人一狗,正在休憩,却闻得一阵打闹,抬头一瞧,只见两只顽猴,在树上你追我撵,时不时撞到一起,抓上两把,乍然分开,又继续追赶。

两猴打得眼红,亦不理会冯父,冯父饶有兴趣地盘腿观斗,其中一只前额有白毛的猴,明显壮上一圈,这猴子极易辨认,之前冯父就见过几次,几乎每回都看到它在打斗。

剩下那猴,不甘示弱,斗了几十回合,两猴吱吱乱叫,抱在一处,从树上跌下,竟坠下了山崖。幸尔下方三丈,有处涧溪,双猴沉入水中,少顷又浮出,却见一缕缕黑渍从猴子身上流出,一时,它们忘了打斗,似是极享受,在这溪水里泡了良久,心满意足离开。

冯父看在眼里,却不知这猴儿为何会流出墨水一般的黑渍,此刻,更觉躁热,就沿着山崖突起,来到这片溪潭,脱衣跳入,那老狗也欢叫一声,窜了下来。

初入溪水,但觉心坎忽地被打开了,似乎世间一切都无关紧要,溪水过胸,他低头一瞧,竟然也看到一股股黑水从胸中流出,溶入溪水,瞬间消失不见,之前不快,一扫而空。

全身三万六千毛孔,全然张开。

浸泡良久,冯父上岸,畅快归家。

“自此,为父感觉像换了个人似的,”冯父继续说道,“次日,我专程再来到这山涧,却发现溪水竟然干了,真是怪哉,而接下来不仅仅是我,连那日一同泡泉的老狗,性情也温和起来,再见陌生路人,也不吠了,之前,村里群狗,数它最凶哩,为父左思右想,认为那山涧溪水有濯心之效,不管人畜,经它那么一泡,各种不快从心坎流出,全都没了影子。”

父亲讲得一本正经,冯勉也不好多说什么。

讲到兴头,冯父接着说:“本来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哪知去年夏时,我又路过该地,再次发现溪水灌满洼处,于是又下去美美地泡了一通,翌日,还拉你母亲来呢,可惜,山涧又干涸了,前后这么一联系,为父掐指一算,前年泡泉之日,与去年居然是同一天,也这是说,这山溪每到六月初六这日,就会涌水,过期则涸,妙着哩。”

说到这里,一拍大腿,“哟,六月初六,不就是明日吗?勉儿你这次回来的正好,赶上泉涌日,明天,为父带你去泡这山溪,将你母亲也带上,经这山溪一濯,百忧皆无,人心就会自在,你娘也会像我这般,越活越年轻。”

冯勉哪信这个,但父亲既然开口,不愿扫他兴致,同意第二天找觅泉水。

次日一早,冯勉带着两名随从,和父亲入山,冯母不愿出来,冯勉就让左右拎了两只木桶,好盛些溪水,给母亲捎回。

众人来到山溪,冯父一指下面,呵呵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涌水了。”

下去之后,两个随从先灌满木桶,然后和冯氏父子一并跳入这山溪中。

也是奇了,除了冯父,余者三人,俱是心坎流出乌黑墨渍,那冯勉流得最多,几乎将这整个溪涧变成砚台,黑压压臭不可闻,随从和冯父皆掩鼻屏息,不过,也就是几息功夫,溪水又变回碧清模样。

冯勉目瞪口呆,只能喃喃道:“这个,这个,”正如父亲所言,心头污渍祛除之后,舒坦之极。仿佛一个常年禁锢在狭小洞穴里的人,突然山崩地裂,眼前豁然开朗,清风徐拂,送来鸟语花香……

众人泡好后,将溪水担回家,然而等冯母夜里也入水浸泡时,却失了功效,一点用也没有。大抵是这溪水一离开原地,就变味了。

冯氏父子大叫遗憾,只能再待来年。

两日后,冯勉辞别父母,重回仕途。

又过半载,到了冬月。

这天,山村来了一个术士,冯父杀鸡款待,相谈甚欢,两人推杯换盏,至酣处,冯父将那山溪之事说给术士听,术士闻言,央求冯父带他入山,一探究竟。冯父点头答应。

两人顶着朔风,一路前进,术士边走边指指点点,似是画符一般。还未到山洼处,术士就指着这个方位说道:“兄长,我猜猜,那里一定就是你说的异溪了。”

“厉害,居然被你看出来了。”冯父伸伸大拇指。

术士说道:“来此途中,我不断算计此山地脉,发现灵气朝一处汇聚,形成一个自然法阵,造化之工,如斯奇妙。说得太偏,怕兄长不理解,我就简单点说,这道山脉,灵气盈然,若把它喻成一个人,那么这山洼处就是人心所在,山川寿命绵绵悠长,这心脉恰好一年跳动一次,赶在六月初六,每跳动一次,就会灵力迸发,聚气成溪,人畜入溪浸泡,必将各种琐念杂想洗涤出来,劣猴变良猿,恶徒变善人,造化之工,着实是妙。”

冯父拍掌道:“听您一席话,胜过十年书,咦,我那勉儿被这溪水泡过之后,以后该是前途无量了。”

哪知术士皱眉道:“令公子危矣。”

果然,未几日,传来冯勉入狱的噩耗,连年都没有过完,不明不白,死在监牢。

正如那日术士感叹,而今世间,妖邪当道,你若良善,免不了受欺吃亏,那仕场更是艰险,个个凶残似鬼,宛如一缸黑得不能再黑的墨汁,似冯勉这类,经过濯心,变成善良之辈,周遭豺狼岂能容你?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冯勉的经历,揭示了官场黑暗与人性复杂。冯勉因出身贫寒,初入官场时廉洁自律,但逐渐被花花世界腐蚀,贪污腐败。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泡了山涧之水,心灵得到净化,返璞归真。然而,这种善良在险恶的官场中却成了致命的弱点。最终,冯勉因善良而入狱,甚至丧命。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善良固然可贵,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黑暗吞噬。故事中,冯父的“山涧之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它让人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本性。然而,这种纯净的心灵在险恶的官场中却难以立足。作者通过对冯勉命运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官场黑暗与人性复杂,引人深思。此外,故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冯勉前后的变化进行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更加生动。同时,作者以寓言的形式,寓教于乐,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反思现实生活。总之,这个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412/3619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