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镜中影,孤宅旧梦魇

怪谈记
月光下,破旧古宅的阴影里,隐约传来低泣。夜深人静,老宅的门窗突然自行开启,伴随着冷风呼啸,一个白影悄然出现。它形如烟,面无表情,双眼似黑洞般深邃,伸出冰冷的手,似乎要抓住每一个过往的旅人,带他们走向永恒的黑暗。

苏州河畔有棵大柳树,有一天柳树上生出一个树瘤,后来树瘤越来越大,形同一个怀孕的孕妇。

众人都开玩笑,说这大树也怀孕了。

后来大树瘤突然裂开了,里面果真有一个婴儿。一对老夫妻看孩子模样长得可爱,便将其收养了,因为他是大树里蹦出来的,一直没有给他取名字。

这孩子慢慢长成一个少年,大树反而要枯死了,养母养父告诉他,他其实是从柳树里生出来的。他听了,扑到树旁大哭:“既是你生我,你便是我生母。”然后以血喂树,柳树果然死而复生。

少年渐渐长大,长得异常魁梧挺拔,而且习得一身好武艺,尤善使一杆长戟,常常打抱不平,四处行侠仗义。一日他游于庙会,有人用白纸在地上写千字文取名字,他自己也想要一个,可别人起的名字他又都不满意,于是他便跨步执戟指着千字文道:“你们哪个愿意做我姓名,便从纸上跳出来,我定让你们名垂千古。”

果然有两个字从纸上飞出来,乃是“罗武”二字,两个字印到他的额头上,他十分欣喜地说:“我以后便叫罗武。”

一次罗武路过一村庄,村中有一大孝子被山贼杀死,其母守寡多年就这么一个儿子,为此哭得昏天黑地。

罗武见了大怒,上山将一众山贼全都杀死,并提了山贼首领的脑袋扔到失子妇人的面前,希望以慰其痛。

谁知妇人仍是号啕大哭:“杀了他们又能怎么样,我的儿子也不能活过来。”

罗武生平最敬重孝子,于是便道:“世道不公,如此孝子怎能这么早死去。”便向妇人保证一定会救活他的儿子。

随后罗武提戟独闯鬼门关,因其勇猛异常,一众鬼差无人能挡,一直打到阎王殿,众鬼将关了殿门死死抵抗,罗武便在门外用长戟使劲撞门,眼看就要把殿门撞破了。

最后阎罗王出来,命鬼差们将门打开,却见面前站着一个勇武大汉,身上已经没了一半皮肉,下颚没了,颧骨也露了出来,面部只剩鼻子以上还有皮肉,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额头上还印着“罗武”二字。尽管已经不成人形,却毅然不倒立在那里。

阎罗王大赞其勇也,便问其为何要擅闯地府,鬼差奏禀。阎罗王点点头,然后让判官查阅生死簿,那孝子确实乃是枉死。

于是阎罗王说:“虽然他是枉死,可是生死有序,一生一死,一死一生,以理循环,谁也不能打破,除非你愿留在地府换他一命。”

罗武已无下颚没法说话,便点了下头表示愿意。

“罗武,你本是佛祖门将,因生性疾恶如仇,佛祖认为你戾气太重,贬你落凡间重修正果。如此一来,你便再也无法重回佛门,你可慎重考虑!”

罗武仍然坚决地点了点头。

阎罗王叹道:“你这是何苦呢。”遂命鬼差放那孝子回阳世。

而罗武从此便留在地府门前任守门大将,只是偶尔他会到望乡台上,一望人间。

顶一下 ()
故事评价:在浩渺的鬼故事海洋中,这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一个鬼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恐惧与未知的深度探索。在情节设计上,它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蛇,在幽暗的森林中穿梭,时而隐匿,时而出现,让人捉摸不定。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它巧妙地利用了悬念和反转,使得整个故事在推进中充满了张力和惊喜。氛围营造上,它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家,以深邃的黑暗为画布,以微弱的月光为画笔,勾勒出了一个既阴森恐怖又神秘莫测的世界。每一次风吹草动,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如同尖锐的刀片,深深地刺入读者的心脏。它成功地在读者心中种下了恐惧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直至整个故事结束,那种恐惧感仍旧如影随形。角色塑造上,它犹如一位深谙人性的心理学家,将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无论是主角的勇敢、恐惧,还是配角的善良、邪恶,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配角,他们虽然只是故事的陪衬,但却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情感共鸣上,它犹如一位诗人,用文字编织出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都让人为之动容。它成功地让读者与角色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入人心。综上所述,这部鬼故事是一部集情节、氛围、角色和情感于一体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倾倒。它不仅仅是一个鬼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恐惧与未知的深度探索。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恐惧的可怕与勇敢的可贵,未知的魅力与挑战。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鬼故事,我相信它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感悟。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45/3431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