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鞋冤案:一双鞋引发的悲欢离合

怪谈记
明初,柳英因一只“拴魂鞋”被夫君乔正误疑不贞,导致父亲气绝身亡。后在王母家得知真相,误会王启明,最终在县太爷李大人的帮助下,真相大白。柳英与王启明结为夫妻,王母收柳英为干女儿,王家喜添男丁,一段孽缘终成佳话。

  明初,雍州万历县一带有一种习俗,未满二十三岁的男子出远门时都要穿上";拴魂鞋";,据说这样出门在外就可以将自己的魂拴住,以防丢掉。这种鞋的样式和一般的鞋一样,不同的是在两只鞋的鞋面上绣有相同的不规则图形,在左右鞋的内侧面还分别绣有男子的姓名。鞋面上的图形是由要出门的男子任意画在纸上,再由人仿照着绣在鞋上的。

  万历县东南处有一个平坡镇。镇上住着一户柳姓人家,主人柳伯公早年丧妻,留有一女取名柳英。此女姿色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当地有名的才女。
  经媒婆牵线,柳英与当地一位叫乔正的书生定了亲。由于柳英才貌出众,定亲后乔正对柳英常存有戒心,深恐柳英行为不检。柳英也通情达理,不去计较,又见二人情趣相投,所以在定亲后不久就成了亲。
  谁知成亲后乔正对她的戒心是有增无减。一年之后的端午节前,乔正出门归来,与柳英打扫屋室时从床下扫出一只鞋子,拾起细细一看,是只右脚穿的";拴魂鞋";,还绣有一个";明";字。乔正的脸上立即乌云密布,怒不可遏地质问柳英。
  柳英吓了一跳,吃惊地看着那只鞋,连说:";不知道啊!";
  ";不知道?";乔正火冒三丈,";哼!我处处防你,时时防你,竟还是没防住!你说,我进城时,你在跟谁厮混?";
  柳英一听这话,万般委屈涌上心头,但还是强忍泪水对乔正柔声说:";你我成亲一年多,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对你是真心真意的,难道你还不相信我?我也不知道床底下怎么会有别人的鞋子。";
  可乔正不予理睬,取出笔墨纸砚,边写边吼,片刻就将休书扔给柳英,冲出门外。
  这时门外已聚集了好多人,他们都在对着柳英和地上的那只鞋指指点点,说什么的都有。柳英用颤抖的手拾起那张休书,狠狠地撕得粉碎,呆呆地站了半晌,然后捡起那只鞋,踉跄着朝娘家走去。柳伯公早已听到消息,气得旧病复发。待柳英回到娘家,爹爹早已瘫在床上只剩一口气了。柳英一进家门,见爹爹如此,不觉泪水夺眶而出呜咽着说:";爹,女儿什么事也没做呀!爹,您相信女儿!";
  柳伯公盯着女儿,好不容易说了个";鞋";字,还想说什么,可终究没说出口,微微抬起的头慢慢地垂下了。
  ";爹!";柳英大呼,";天哪!怎么会这样?";喊着,人就昏了过去。
  柳英醒来时天已微明,在邻里帮助下她埋葬了父亲。此时,早已不知乔正的去向。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柳英拖着沉重的步子,攀上了西山顶峰。立在山崖边,望着山下汩汩流水,迎着扑面而来的冷风,她绝望了。造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只鞋,一只绣花鞋呀!
  柳英取出那只鞋,对着鞋自语:";鞋啊鞋,是你给我带来眼前的一片凄凉。鞋的主人啊,我变成鬼也要找到你,把你千刀万剐!";说完,纵身向崖下的急流跳去……
  万历县城东南有一条河,王母和他的儿子王启明就住在河边。
  端午节的第二天,躺在王家昏迷了一天一夜的柳英醒来了,她明白自己是被这家人救了。柳英满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见了恩人王母,不禁泪流满面,将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


  王母听后颇为同情,便让柳英先在她家住下。就这样,柳英认王母为干娘,认王明做干哥,在王家住下了。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倒也和和睦睦。
  转眼数月过去了。一天柳英收拾家,无意中翻出了一只鞋子。柳英心头一震——这只鞋子正好与那只给柳英带来灾难的鞋子配对儿!这只鞋上绣有";启";字,而那只鞋上绣有";明";字,启明?
  柳英发疯似的冲到院子里,对着王母、王启明就骂:";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东西,原来你们就是冤枉我的歹人!";
  王母听了这话很是奇怪,问:";英儿,到底怎么了?";
  柳英咬牙切齿道:";怎么了?你们还不知道吗?你们善待我原来是因为你们冤枉了我,心里有愧啊!我与你们无怨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
  王启明也急了,问:";英妹,到底怎么了?";
  ";你们还装疯卖傻!你看这只鞋,是你的吗?";柳英举起手中的鞋子问。
  ";是啊!";王启明看清后回答。
  ";那为什么就一只了?";柳英接着问。
  王启明笑了笑说:";那只被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冲走了。";
  ";你撒谎!";柳英恨恨地说,";这不正是那只绣‘明’的鞋吗?";柳英从怀里抽出那只鞋,接着说,";启明啊启明,原来那个挨千刀的是你!";
  王母、启明也惊呆了,他俩也弄不清楚,为什么给柳英带来冤气的那只鞋会是启明已丢了的那只。
  这时的柳英已气到了极点,她拖着启明说:";你跟我上衙门去,我要告你!";
  王母、王启明、柳英三人跪在公堂上,柳英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太爷李大人诉说了一遍。王家母子连呼";冤枉";。王母讲:";这鞋是前年我儿出门时我给做的。一年前,我儿去挑水时掉到河里冲走了一只。那只鞋怎么会出现在柳英家的床下,我们也不知道啊!请大人明断!";
  李大人听后厉声问:";难道鞋子会自己飞到柳英家吗?为何别人知道鞋子的事后都怀疑柳英的行为不规,而你们不仅不怀疑她还留她在家里住,还如此善待她?";
  ";大人,那是因为她太可怜了,我生怜悯之心才留她住下的呀!";王母回答。
  ";你胡说!";柳英在旁道,";你们分明是心存愧意!大人,您一定要为民女做主,民女的冤太深了!";


  李大人沉思片刻,一拍惊堂木,道:";来呀,重打王启明四十大板,看还招不招!";
  ";冤枉啊,冤枉!";王家母子呼喊着,可无济于事。王启明挨了四十大板,直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迹斑斑,晕死过去。王母见状,便扑在儿子身上号啕大哭。
  李大人没料到王启明这么不经打,便暂且退堂,择日再审。
  ";大人,且慢!";话音刚落,一个中年男子拖着一个人已跪在堂上。中年男子说:";大人,小人赵明抓到惯偷张吉,请大人审判。";
  李大人正要退堂,见又有了案子,只得说:";柳英、王母靠边。赵明先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本县。";
  赵明刚要开口,忽然看见柳英手中的鞋子,疑惑地说:";那不是我的鞋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母听后马上冲过来指着赵明说:";原来是你坑害我儿啊!";
  李大人见堂上又要乱起来,忙拍惊堂木,接着又问:";赵明,你为何说那鞋是你的,从实讲来!";
  ";是,大人。";赵明说,";去年我娘在河边捡到一只鞋,见做得好,而且还绣了个‘明’字,于是就照那只给我又做了一只绣上‘赵’字配成一对儿。后来这里的人说那是‘拴魂鞋’,别人的鞋不能穿,所以我就把鞋脱了放在家中。可不巧,这一年来我家连连失窃,那双鞋也被偷走了。今日小人抓住了窃贼张吉,请大人明查。";
  李大人问:";张吉,赵明讲的可是实话?他那双鞋被你偷走了吗?";
  张吉说:";回大人,是小人偷了。小人偷后没穿几天就也丢了。";
  原来四月时,张吉穿着那双鞋在平坡镇游荡,趁机闯入柳英家,本想偷点值钱的东西,可还没细找,就见主人回来了。慌忙之中藏在床下,趁主人不注意,溜了出去。谁知匆忙中掉了只鞋也没顾得上捡,后来干脆将另外一只鞋也扔了。
  听完张吉的口供,一切真相大白。张吉也被收监。
  柳英这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好人。看着因为自己的冲动被打得晕死过去的王启明,又想起这一段时间里,对自己关爱有加,把自己当亲人看待的王启明母子,柳英直恨自己被仇恨蒙蔽了心,害了真正的好人。她恨不得现在挨了大板晕死过去的是自己,而不是王启明。她想过去向王母认错,但又羞于启齿,一时不知该如何收场。
  王母这时也缓过神来,她体谅柳英的心情,反倒过来安抚柳英说:";英儿,你是个可怜人。大娘不怪你,你也不要过分自责了,你启明哥在家休养几天也就好了。怪只怪那个可恶的小偷,现在真相大白了,我去找你丈夫乔正让他接你回家。";
  柳英听了,泣不成声,许久才说:";民女不愿回去。乔正疑心深重,既已休我,我也就不再找他。现在启明哥因我被打,我要好好照顾他,如果大娘不嫌弃,我愿奉大娘为亲娘,养老送终。";
  李大人听了,拊掌大笑:";罢罢罢,一只绣花鞋拆了一段孽缘,成了一段佳话。这样吧,柳英听着,你不但要负责把王启明的伤养好,而且要负责到底。本县做主将你许配给王启明,和他一起侍奉王母,不知意下如何?";说完转头向王母:";这个干女儿,做你的媳妇,你可愿意?";
  王母早就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贤惠的柳英,也察觉到儿子启明对她的关爱和倾慕,只是见柳英一直沉浸在伤痛之中,也不好意思提起,听李大人这么一说,自然是百分之百愿意,也不管旁边先是羞红了脸,现在又涨红了脸的柳英,抢先回答道:";大人,愿意,愿意的。";说着,又拉住柳英的手:";英儿,还不快帮我把启明扶回家去。";
  ……
  一年后,万历县城东南的河边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王家喜添男丁,取名王恩。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明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拴魂鞋”的习俗和一个女子柳英的悲惨遭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英的善良和不幸,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冤屈的承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故事以柳英与乔正的婚姻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悲哀。柳英虽为才女,却因一只“拴魂鞋”被误认为是荡妇,遭受了莫大的冤屈。而王启明和柳英的相识、相爱,则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拴魂鞋”这一元素,将故事推向高潮。柳英最终在真相大白后,得到了王启明的理解和关爱,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这种结局既令人欣慰,又引人深思,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呼唤。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二是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三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49/35412.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