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卖荒

慈禧卖荒

传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①垂帘听政时,她不顾国库空虚,终日吃喝玩乐,随意寻欢,花钱象流水一般。几年工夫,国家让她败坏得更加穷困。有时,连她本人的花销也常常断捻。怎么办呢?慈禧愁得直皱眉,整天琢磨来钱道儿。她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东北的大皇围。这个大皇围,东起西丰,连
31
康熙私访牛街

康熙私访牛街

在北京牛街①礼拜寺里面,有一道康熙的圣旨和他御赐的半副銮驾。提起这半副銮驾,还有一段故事哩。 这故事得从监察御史说起。清代京城设有监察御史,巡视察访政事民情,给皇上做耳目。 这天,京城监察御史兴致来潮,出城郊游。他带着娇妻宠妾,公子小姐,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
32
临阵脱逃

临阵脱逃

庚子年①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吓得慈禧太后象惊弓之鸟,从西直门偷偷溜出,星夜向长安逃去。满朝文武百官也都“随驾”逃之夭夭了。随后又派李鸿章与洋人订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外国兵才撤出北京城,转过年来,这位太后摆驾回京。 慈禧一进北京城,别的啥也不顾,只想自己的六十大
37
月下老人牵红线

月下老人牵红线

月下老人的传说,出自唐朝李复言所写的:“续幽怪录”。 在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做韦固,在年轻的时候,有天晚上遇到一个老人,坐在月光下,身旁放著一个大袋子,袋子旁边放了许多男女泥偶,不断的再翻看面前的一本书籍。 韦固问:“老人家,你在翻看的是什麼书啊?” 老人家回答:“
38
乾隆横招贼要店

乾隆横招贼要店

在洛陽一带,流传着乾隆皇帝游龙门,扫“要店”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在洛陽通往北京一条官道上,有个村子名叫“要店寨”,寨子不大,只有一千多户人家,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背倚巍巍邙山,俯瞰滔滔洛水,南通古都洛陽,北临黄河孟津渡口,自古以来,一直为陈兵要地。 周武王、汉光
31
韩大力掼死鳌拜

韩大力掼死鳌拜

康熙皇帝①登极的时候,还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他不能亲理朝政,天下大事全由辅政四大臣作主。尤其辅政大臣鳌拜,他自恃功高,不光不把那三个辅政大臣放在眼里,就是连皇上也得听他的摆布。 每天早朝,都是鳌拜领着小皇上登上金銮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不管有什么奏折,鳌拜说
45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
39
乾隆剃头

乾隆剃头

有一年刚出正月,清朝乾隆皇帝想去江南游山玩水,便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起驾而行。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他路过天津卫,天晚了就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 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他说
39
阳山造碑

阳山造碑

南京城东面有座四方城。四方城里有块大石碑,是明成祖①为他父亲朱元璋树的“神功圣德碑”。它在当时是全国头号大的碑了,可原先明成祖叫人做的另一块碑,比它还要大好几倍,碑身、碑座、碑帽加起来,足有廿四层楼房那么高,到现在还躺在汤山附近的陽山上。 这么大的碑是怎么做
32
金江圣母三姊妹

金江圣母三姊妹

相传,金沙江龙王的三个女儿,到苍山洱海间游玩。 她们来到凤仪县莲花山下时,山下正值闹旱灾。 大姐叫两个妹妹先回龙宫,独自留下为百姓解决引水问题。 大女儿化作一老妇人,深入田野、村寨查看旱情,见到处无水栽秧,连人畜饮水都感困难;村民们吃的是稗子饭。于是,她在莲花山
44
颐和园的石舫

颐和园的石舫

颐和园的石舫,有两层楼那么高,是整块石头雕成的。它的东边是听邵馆和百丈亭,南面是一大片昆明湖。 当年,西太后为了要庆五十大寿,下令要修万寿园。这事她让贴身太监给筹办。这个贴身太监一见是西太后的差事,就知道要把当年乾隆开辟的万寿山改成万寿园。可是这样一个大工程
47
七子山

七子山

乾隆皇帝下江南,听说苏州城西南有个石湖,景致实在好,就要去游玩。 这一日,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通向石湖的河面上,一行有三条雕花油漆大船。开路的一条船上,立满了锦衣卫士,手执弓箭,好不威武;中间一条是挂灯结彩、吹弹歌舞的画舫,乾隆端坐在船中,观望着两岸的美景;后头又
38
徽商休妻

徽商休妻

康熙十二年春季,皖南黟县新搬来一位叫周济恒的瓷器商,他在镇上最好的位置买下一座非常气派的深宅大院,入住这天又是放鞭又是放炮,让人感觉到整条巷子都喜气冲天。 周济恒中年丧偶,没有子嗣,他安顿下没多久,一位媒婆就登门给他提亲,说城北王家有个叫小桃的闺女,今年刚满19
43
真假白塔

真假白塔

扬州瘦西湖上有座喇嘛塔,因为它通身雪白,所以人们叫它白塔。这座白塔,高有数十丈,巍然屹立在瘦西湖畔,把瘦西湖点缀得更加秀丽。关于这座白塔的建成,还有一个传说呢。 据说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皇帝带着他心爱的妃子和宫娥彩女、太监、文武官员路过扬州,行宫就设在瘦西湖上
32
贩马奇遇

贩马奇遇

明朝年间,京城有家天顺茶庄。贩子乌查闯进茶庄的大门,扯开嗓子大吼:“廖准,你竟然敢卖给我假茶,今天不给个说法,我跟你没完!”现在正是南方春茶上市的时候,天顺茶庄的老板廖子禄到安徽收茶去了,茶庄现在主事的是廖子禄的儿子廖准。 廖准领着天顺茶庄的伙计冲出来,大家拿起
43
半仙求雨

半仙求雨

相传,清末年间,都梁有一奇人异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确保了一方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畜兴旺。 在湘西南,每年逢七八月,便进入旱季,溪河断流,池塘水库干竭见底。人畜用水都成问题,而禾苗庄稼早就病怏怏,奄奄一息,呈枯萎姿态。村民个个心急如焚,叹道:这年头如何
59
三里屯传奇

三里屯传奇

在北京东二环外,顺着平安大道一直往东,有一个叫三里屯的地方。以马路为界,路北是北三里屯,路南是南三里屯。其实,<本文摘自牛BB文章网>这个地方原先不叫三里屯,而叫鬼王庵。众所周知,僧为庙,道为观,姑子为庵,顾名思义,一个姑子庵怎么称为鬼王庵呢?话得从明末清初说起。自
75
灯笼县官

灯笼县官

灯笼赵姓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因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又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 灯笼赵卖灯笼很特殊,别人开的灯笼铺都是先做好一大堆灯笼,挂在那儿一个一个卖,灯笼赵卖灯笼却不在铺子里挂一盏灯笼,谁要是想买灯笼,得先跟他订,而且要先付
37
生死局

生死局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在鲁南地区官道至两骑骏马飞驰而过。骑马的是一老一少,这两人衣着华贵,气度非凡。老的估计岁数有五十左右;小的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不是别人,年纪大些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当朝大学士宋一峰,年轻的是他的小儿子宋永。这宋一峰号称“第一国手”
48
奢侈的伙计

奢侈的伙计

宣州城里有一家杂货铺,掌柜姓高。高掌柜雇了一位年轻的伙计,名叫彭小谤。 高掌柜很小气,常常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所谓人以群分,彭小谤也衣着破旧,可最近,彭小谤忽然讲究起来,天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不说,甚至还去裁缝铺里,缝制了一件崭新的棉袍。 这天,高掌柜怀揣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