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怪笑闹太平间:揭秘精神病人的惊悚恶作剧

怪谈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平间值班员张师傅深夜被哭笑声惊醒,发现太平间内十几个死尸叼着香烟,一个披白布的尸体边哭笑边跳舞。张师傅吓得昏倒,后被发现。次日,警察发现一个精神病人导演了这一闹剧。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

某晚,太平间值班的张师傅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喝着小酒,时不时的还哼两句儿。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因为刚开始干这个工作时有些害怕,喝酒是为了壮壮胆子。虽然久而久之对死尸见多不惧了,可是喝酒的习惯却改不了了。
这一晚,他又喝的不少。一仰身,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睡至半夜,忽被一会哭、一会笑的声音闹醒。他有些奇怪,在医院里,听人哭是常有的事,而听到人笑、而且这样的怪笑还是第一次。
他穿上鞋,走出值班室,想看个究竟。
这一听不大要紧,让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声音不是来自病房,而是他的太平间!
是有人在里边的吗?可是门是锁着的呀!是鬼吗?他其实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个玩意儿。那会是怎么回事呢?他拿出钥匙,想进去看个究竟。

推开门,他想拉开灯,却怎么也拉不着。回头看看值班室,没有停电呀。他只好拿出手电筒去里边查看。
一进门,嗖嗖的凉风吹了过来,倒把他的酒意吹去了一大半。在手电的照射下,他看到了惊悚的一幕:
十几个死尸,有的靠在墙上,有的躺在地上,每个人的嘴里,都叼着一支燃烧着的香烟。屋子中间一个披着白布的死尸,边蹦边跳边抽着香烟,还时不时的哭、笑几声。
他用手电一照,与扭过头的那个人的目光交叉在一起,不由得互相惊叫一声,吓得张师傅扭头就跑,慌不择路,被门槛绊了一跤,摔倒在太平间外的水泥地上昏了过去。
这一声尖叫,惊醒了附近病房的人。那些好奇心强的陪床人,就做伴出来,循着刚才听到声音的方向找了过来。
他们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张师傅,马上有人去通知了医生。剩下的人看太平间开着门,就想进去看看。
由于人多,虽然看到了那一幕,但是人们没有惊逃,而是抽身出来,离的远远的想着办法。最后决定通知医院,又由医院通知了派出所。
派出所看了情况后,也感到事情挺蹊巧。最后决定严密控制出口,待到天明再说。
随着夜幕的加深,太平间的动静越来越小最后趋于平静。
天明了,公安干警荷枪实弹冲了进去。发现那些死尸仍直挺挺靠在墙上,只是找不到那个披白衣的尸体
大家继续搜索,最后发现一个停尸位下有动静。大家一用力,一个身披白布、衣裳褴褛,满头长发的男子被拽了出来。见了警察,一边指手划脚,一边向外就跑。
公安干警将其带到派出所后,经过调查,才知他是个精神病人,并一手导演了昨晚的那场闹剧。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事件,展现了惊悚与悬疑的氛围。故事以太平间值班员张师傅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酒醒后的惊悚经历,引出了一系列离奇事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悬念,使读者对太平间的神秘事件充满好奇。故事情节紧凑,描写细腻,张师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张师傅与死尸的“目光交叉”,以及精神病人制造闹剧的结局,作者巧妙地揭示了真相,使故事更具讽刺意味。同时,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精神病患者的医疗状况等。总体来说,这个故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既为读者带来惊悚刺激的阅读体验,又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和讽刺手法,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内涵。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yiyuanguaitan/20221/1523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