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刘启把我们领到附近一个烂尾楼,指着地上的一个小土坑,说:“她就在那。”
警察刨去浮土,发现小坑里埋着一只泡沫箱子,就是快递经常用的那种。
他们打开盖子,发现小琦蜷缩在里面,她的眼睛睁着,嘴巴微张,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恐惧与无助。
韩雨当场崩溃跪地嚎啕大哭,她扑上去想要撕打刘启,警察把她拦住了。
警察让刘启复述整个作案过程,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简直让我脊背发凉。
刘启说,他在工地上发现这个小坑后,就产生了“活埋点什么东西进去,看他在里面挣扎。”的想法。
刚开始,他想活埋野猫,可野猫一下就跑出来,他失败了。
于是,刘启把活埋的目标变成了“小孩”。
但这个坑实在太小,于是刘启用两根鞋带绑在一起,量下这个坑的尺寸,遇到合适的目标他就先用鞋带量一下,然后再实施拐带。
他还说,在挑选目标的时候,他只选小女孩,一方面小女孩不容易反抗,另一方面,女孩的身体比较柔软,容易折叠。
“你是先杀人,然后把她埋进去的?”
刘启摇了摇头:“我让她自己躺进去的。”
他设了一个骗局,首先,他拿来两个大纸箱子,让小琦躺进去,然后给她巧克力吃,让小琦误以为自己做游戏。
后来,他让小琦钻进他放在坑里的泡沫纸箱,小琦没有任何怀疑。
“她躺进去后,我就把木板盖上,往上面压了几块地砖,然后埋土。”
刘启说这个过程中小琦一直在挣扎,于是他跳到木板上面踩了几脚,小琦就不动弹了。
韩雨没坚持到听完整个过程就晕死过去,警察把她送到医院抢救。
我听到几个老警察说:“妈的,老子干这么多年警察,从没见过这种畜生,要不是他父母在我真想打死他!”
故事评价:这个鬼故事以其精心设计的情节、紧张的氛围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故事从一起令人不安的儿童绑架案开始,逐步展开为一个关于复仇和道德困境的复杂叙事。在情节设计上,故事以一种悬疑的方式展开,逐渐揭示了刘启这个角色的邪恶和冷酷。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罪犯,而是一个有着扭曲心理的凶手,这种设定为故事增添了深度和紧张感。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了韩雨母女悲剧的后果,以及主人公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挣扎。故事中的氛围营造非常出色,通过对儿童乐园、烂尾楼等场景的描述,以及刘启和韩雨的心理活动的刻画,营造了一种压抑和恐怖的氛围。特别是在描述刘启的行径和韩雨的复仇时,故事达到了紧张和惊悚的高潮。角色塑造方面,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而深刻。刘启作为一个邪恶的儿童杀手,他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紧张感。韩雨作为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她的复仇行为引发了深刻的道德讨论。主人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挣扎,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情感共鸣是复杂的。一方面,我对刘启这样的罪犯感到愤怒和恶心,另一方面,我对韩雨的复仇行为感到同情和理解。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以及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总的来说,这个鬼故事以其精心设计的情节、紧张的氛围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引发了我对道德和法律的思考。它不仅是一个惊悚的故事,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