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桐城人姚端恪是当时的司寇(负责刑狱大事的官员,类似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部长)。山西某人因为谋杀罪即将被定案。某人害怕,就以十万两银子贿赂恪公的弟弟姚文燕,求他帮忙从宽处理。文燕答应了,却又忌惮于恪公素来公正严明,就不敢告诉他这个事情,只能希望最后某人被从宽处理,自己就悄悄把这笔钱吞下来了。
某天晚上,恪公正在灯下审阅案卷,忽然一个男子从房梁上持匕首猛地跳下来。
恪公不慌不忙的问:“你是刺客吧,为什么而来?”
男子回答:“为山西某人的事情。”
恪公回答:“某人的罪很大,依法而言,罪无可恕。如果我要徇私从宽处理他,则国法的威严就会遭到极大的损害。我也就没脸再站在朝堂之上了,不如死了拉倒。”
就用手指着自己的脖子说:“来拿吧。”
刺客回答说:“您认为不行,可你弟弟为什么要接受贿赂呢?”
恪公坦然的说:“我不知道这件事情。”
刺客说:“我也猜到您是不知情的吧。”一闪身就飞了出去,只听得到屋顶的瓦片上犹如秋风吹拂落叶的声音。
那时,文燕正出京去某地赴任知州的职位。恪公赶紧派人去告诉他这个事情。结果报信的人刚到德州,文燕已经死在大车里了,脑袋不翼而飞。
据身边的家人说:“主人在旅店吃了早饭,上车走了几里路,忽然大声说『好冷的风!』我们底下人赶紧把棉衣取出来送进去,一看,哇,主人的头已经不见了。”
恪公曾在刑部的白云亭上题过两句诗:“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
原文:
国初桐城姚端恪公为司寇时,有山西某以谋杀案将定罪。某以十万金赂公弟文燕求宽,文燕允之,而惮公方正,不敢向公言,希冀得宽,将私取之。
一夕者,公于灯下判案,忽梁上男子持匕首下,公问:“汝刺客耶,来何为?”曰:“为山西某来。”公曰:“某法不当宽。如欲宽某,则国法大坏,我无颜立于朝矣,不如死。”指其颈曰:“取。”客曰:“公不可,何为公弟受金?”曰:“我不知。”曰:“某亦料公之不知也。”腾身而出,但闻屋瓦上如风扫叶之声。
时文燕方出京赴知州任。公急遣人告之。到德州,已丧首于车中矣。据家人云:“主人在店早饭毕,上车行数里,忽大呼『好冷风!』我辈急送绵衣往视,头不见,但血淋漓而已。”端恪题刑部白云亭云:“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