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阴山脚下的梅林庙,据清史记载:梅林庙香火鼎盛时候,有大殿,廊房,塔林百间之多,驻庙喇嘛四百余名。
由于历史悠久,战火和天灾人祸,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不少庙宇建筑,供人祭祀礼佛。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造反派一声令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见庙就拆,梅林庙也没有幸免,看庙喇嘛逃之夭夭。
带头拆除庙宇的大队民兵连长造反派图司令,造反有功,被结合到红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了副主任,最后成了正主任,一步登天的正科级。
图司令革命积极性越发高涨,今天给地富反坏右戴高帽子游街,明天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坐土飞机,让人跪在高台上,脖子上套上用绳子,冷不防往下一拉,摔个半死。
还发明热情招待冷静思考的绝招,在数九寒天,让人跪在俱乐部烧红的头号火炉旁边,烤的皮焦肉烂,头昏脑涨,然后拉到门外,让刺骨的北风吹。连续几次,不死也要活剥一层皮。
有一天,正当图司令命令一些四类分子,给自己家搬拆梅林庙的木头,好盖猪圈的时候,突然一声怪叫,口吐白沫,人事不省。
图司令疯疯癫癫,半身不遂,猪狗不如,不久一命呜呼。
图司令的儿子大病一场后成了智障,小儿麻痹,落下笑柄。
不过,图司令毕竟是正科级,遗属待遇还是按正科级算。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和人性扭曲的现象。梅林庙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却在“破四旧”的狂潮中被摧毁,令人痛心。主人公图司令作为造反派,在疯狂破坏中一步步走向疯狂,最终自食恶果,令人深思。故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与荒诞,警示人们要珍惜历史,尊重文化,敬畏生命。同时,对图司令儿子的描写,也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令人唏嘘。整体而言,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意义,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