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何仙点批科举,李生险遭鞭刑反转记

铜塔
长山县王瑞亭公子以挟鸾术决疑治病,神仙何仙降临预言吉凶,常批改作业,指导文学之士。康熙三十年,何仙预言读书人李忭文章得一等,但运气不佳,需小心。李忭听从何仙建议,次年名列前茅,证实其预言之准。

长山县的王瑞亭公子,能以挟鸾的方法,给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挟鸾时降临的神仙,自称何仙,是吕洞宾的弟子,有人说他是吕洞宾乘坐的仙鹤。每次降临,总和人们谈论文章,吟诗作词。文史李质君把他尊为老师,批改作业,讲授八股文,条理明了确切;太史揣摩写成文章,大多依赖何仙的力量,因而文学之士多半归服他。他每次给人们解决疑难事情,多半依据《易经》上的理论,不肯多说人们的吉凶祸福。

康熙三十年,提学使朱轼到济南举行科试。考试后,很多朋友请求何仙给判决等级。何仙拿来他们的八股文,全都给以品评。有个乐陵人名叫李忭,是个好学而叉深思熟虑的读读书人,他的好朋友在坐,拿出李忭的文章,替他请求品评。扶鸾的沙盘上批注上;“一等”。过了一会儿,又写道;“刚才判断李生一等,那是根据文章判断的,但是这个书生运气很不好,该犯鞭打之罪,怪呀!文章和时运不相符合,难道提学不以文章认人吗?诸公稍微等一会儿,我去探探消息”过了一会儿,又写道:“我刚才到提学使的官里,看见提学使公事繁杂,他

所焦急的根本不是大家的文章,一切都交给六七个幕友。有花钱粮买来的临生,还有一个按照条例进上来的贡生,都在幕客里,前生都是没有根底,地牢上饿死鬼道中的游魂,四面八方的讨饭花子,曾在黑暗中呆了八百年。损害了眼睛的精气,如同人在洞子里呆久了,冷丁出了洞子看见天地不是一个颜色,没有正确的眼光,其中有一两个是由人身托生而来的。阅圈分等,恐怕不能胜任。”大家询问挽救的办法,他写道:“挽救的办法最实际。人人都知道,何必问呢?”大家领会了他的意思,就去告诉了李忭。

李忭害怕了,拿着文章去问太史孙子未,并把预兆告诉了太史。孙太史称赞了他的文章,给他解除了疑虑,李忭的胆子更壮了,扶鸾的评语不再放在心上。发榜以后,竟然退居四等。孙太史大吃一惊。拿起他的文章又看了一遍,根本没有可以指摘的毛病。评论说:“学使朱轼,一向是个有名的文人,必定不能这样荒谬。这一定是幕友里的一个醉鬼,不认识读书人所干的事情。”于是大家更信服何仙有神通,共同焚香拜谢他。何仙又写道:“李生不要因为暂时的委曲,就心怀惭愧。应该多写试卷。更加显露自己的才能,明年可以得到优等。”李忭听从他的的说法,宣布了自己的未来行动。

久而久之,官署也听到了这些议论,就挂牌安慰李忭。第二年果然名列前茅。何仙就是这样有灵验。

异史氏说:“幕客中多是这么一些家伙,无怪京中的丑妇巷里,一到晚上就没有闲床了。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王瑞亭公子与何仙的扶鸾预言,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文化背景。故事中,何仙作为吕洞宾的弟子,以其高深的文学造诣和神秘的预知能力,为人们解决疑难,预示吉凶。王瑞亭公子借助何仙之力,使许多文学之士归服,也使得李忭在科举考试中得以脱颖而出。故事以李忭的科举经历为主线,通过何仙的预言和指导,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幕友们的腐败。同时,故事也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即面对困境,要有信心和勇气,努力奋斗,最终会获得成功。在艺术表现上,故事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神秘、悬疑、现实等多重元素巧妙融合,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同时,故事也富含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科举制度等多方面的思考。总体而言,这个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52/1238.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