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有个穷佃户董某,父亲死了,留下一头又老又跛的牛,他打算把牛卖给屠户。老牛跑到他父亲目前,死死趴在地上,无论鞭打牵缰绳,都不能让老牛起来,只是长声哀叫。
村子里的人听说这件事,陆续赶来看热闹。邻居刘老头也赶了过来,表现的很愤怒,用拐杖抽打老牛说:
董某的老爹掉到河里去,关你屁事,让他喂了鱼就是大好事。你无缘无故的多事,非得把他救上来,让他多活了十多年。他活着,儿子就要养活,病了要吃药看病,死了还得给他买棺材。
你难道不知道“上学看病烧死人”这三座大山,都是抢钱的行当吗?当初让董老头死了,现在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你给某人带来如此大的麻烦,卖给屠户都是便宜了你,还趴在地上哞哞叫干嘛?
原来,十几年前董某的老父曾经掉到河里,老牛奋不顾身跳到河里,老头拽着牛尾巴才活了一条命。董某原来不知道,听刘老头这么一说,才明白其中的原委。于是十分惭愧,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我不是人。牵着牛回家了。
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把老牛埋在坟地,当作救命恩人一样埋葬了。
司马氏曰:当初牛郎织女的时候,老牛就曾经给人做媒。从这些事情看起来,所谓众生皆有情,真是让人叹服。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老牛与董某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老牛奋不顾身救出董某的父亲,十几年后,董某在准备卖牛时,老牛的哀鸣揭示了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恩情。刘老头的无心之言让董某明白了真相,他的愧疚与惭愧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反思。故事以老牛病死,董某将其隆重安葬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恩情的铭记。司马氏的评论则将这一故事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提并论,强调了“众生皆有情”的主题,令人深思。整个故事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让人在感叹动物情感的同时,也反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