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现鬼魂,包公台下审真凶,三水县惊魂夜

袁枚
乾隆年间,广东三水县上演《包孝肃断乌盆》,净角扮包拯时惊见一鬼跪台申冤。鬼随其至县衙,县令令其同行,鬼引至王监生母坟中。挖坟发现尸体,王监生坚称不知情。县令命唤土工,土工供认因分赃杀人,将尸体置于棺上。鬼因生前被误埋而冤,借净角之机伸冤,最终凶手伏法。

乾隆年间,广东三水县有一次搭了戏台演戏。某日,要出演的剧目是《包孝肃断乌盆》。

包拯的扮演者,某净角(俗称花脸)画好戏装,上台亮相,刚一坐在堂上,哇!只见一个披头散发的人跪在戏台中间似乎在喊冤,身上明显还有许多伤痕。

这个净角演员吓得起身就溜,台下看戏的观众就怒了,大声喝倒彩,声音闹得很大,甚至传到了县衙里。

县令某一听,咦,怎么回事呀?就让衙役去查看。净角演员就如实回答了。县令听了,很奇怪,就传了这个演员来,告诉他:“你,还是化好妆上台,如果又看到了什么东西,可以引他来县衙大堂。”

净角演员也只好就这么做了,果然在台上又看到了那个鬼。净角演员就说:“大哥~我只是个演员呀,是装成包龙图的样子的!不如我带你去县衙大堂吧,你求大老爷替你伸冤好了。”

鬼似乎点点头。这个演员赶紧飞奔至县衙大堂,那个鬼也真的就跟来了。

县令就问这个演员:“鬼呢?”

演员颤巍巍的指着大堂下:“不正跪在哪里吗!”

县令就大声召唤,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县令就生气了,以为这个演员在耍他,准备打这个演员几板子出气。

演员看到那个鬼站起身来往外走,似乎在对他招手呢!演员哪里敢跟上去,就禀报了县令。县令就派了两个衙役,和演员一起跟上去,看看这个鬼究竟要走到哪里去,在哪里消失,就在那里做上标记。

于是,三个人跟着一个鬼走了好几里路,看到那个鬼钻到了一个坟墓中。这个墓室县里大户人家王监生埋葬母亲的地方。三个人赶忙把竹片插在那里做好记号,回县衙复命。

县令赶紧坐着轿子赶去,顺便把王监生抓起来严厉审讯。王监生很郁闷,完全不肯认罪,愿意打开坟墓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县令就让他跟着一起去坟墓那边。挖了还没两三尺,就发现一具尸体,面色似乎刚死去不久。

县令很高兴,就质问监生这是怎么回事?监生大呼冤枉,说:“下葬的时候,送葬队伍有几百人,都看着棺材放下去的,并没有看到有这具尸体。就算有这具尸体,我又怎么能堵住这么多人的嘴,几年来一点风声都没有?反而到现在才暴露呢?”

县令想想,他的话也有道理,就又问道:“那你是不是等到坟包的土完全封好才回家的?”

监生摇摇头,“我看到棺材放下坑之后就回家了,后面的事情都是土工完成的。”

县令拍掌大笑,“这就对了。赶紧传唤当时那几个土工来!”

来了一看,这几个土工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样子,心里更有底了,就大声喝道:“你们杀人的事情已经露馅了,不用再隐瞒了!”

土工们惊慌失措,赶紧叩头说:“王监生回家后,我们都在茅棚下歇着,结果来了一个背着大包裹的孤身客人,上来讨个火。我们中一个伙伴,觉得他的包裹里肯定有银子,就谋划着杀了他,大家一起分赃。于是就举起出头,打碎了他的头颅,再把他的尸体扔在王监生母亲的棺材上,大家赶紧连夜填土,到第二天早上就堆成坟冢了。王监生看到我们这么快干完还很高兴,额外给了一笔奖金,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县令于是就把这几个土工都依法惩处了。

据说,这几个土工在埋藏尸体时还自夸说:“这个案子,是永无曝光的机会了。如果要想伸冤,除非 再活过来。”

鬼估计是听到了这个话,所以才在那个净角演员扮演包龙图的时候,跑出来伸冤的。

===============================================

原文:

乾隆年间,广东三水县前搭台演戏。一日,演《包孝肃断乌盆》。净方扮孝肃上台坐,见有披发带伤人跪台间作申冤状,净惊起避之,台下人相与哗然,其声达于县署。县令某着役查问,净以所见对。县令传净至,嘱净:“仍如前装上台,如再有所见,可引至县堂。”

净领命行事,其鬼果又现。净云:“我系伪作龙图,不若我带汝赴县堂,求官申冤。”鬼首肯之。净起,鬼随之至堂。令询净:“鬼何在?”净答:“鬼已跪墀下。”令大声唤之,毫无见闻。令怒,欲责净。净见鬼起立外走,以手作招势。净禀令,令即着净同皂役二名尾之,视往何处灭,即志其处。净随鬼野行数里,见入一冢中:冢乃邑中富室王监生葬母处。净与皂将竹枝插地志之,回县覆令。

令乘舆往观,传王监生严讯。监生不认,请开墓以明己冤。令从之。至墓,开未二三尺,即见一尸,颜色如生。令大喜,问监生。监生呼冤,云:“其时送葬人数百,共观下土,并无此尸。即有此尸,必不能尽掩众口,数年来何默默无闻,必待此净方白耶?”令韪其言,复问:“汝视封土毕归家否?”监生曰:“视母棺下土后即返家,以后事皆土工为之。”令笑曰:“得之矣。速唤众土工来!”见其状貌凶恶,喝曰:“汝等杀人事发觉矣,毋庸再隐!”众土工大骇,叩头曰:“王监生归家后,某等皆歇茅蓬下,有孤客负囊来乞火,一伙伴觉其囊中有银,与众共谋杀而瓜分之,即举铁锄碎其首,埋王母棺上,加土填之,竟夜而成冢。王监生喜其速成,复厚赏之,并无知者。”令乃尽致之法。

相传众工埋尸时自夸云:“此事难明白,如要得申冤,除非龙图再世。”鬼闻此言,故籍净扮龙图时,便来申冤云。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乾隆年间广东三水县的一场戏为引子,巧妙地结合了民间信仰和司法实践,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中,净角演员在扮演包拯时遇到了一个鬼魂,经过一系列的巧合和推理,最终揭示了杀人埋尸的真相。这个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而且富有教育意义,强调了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主题。故事的亮点在于其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紧凑的情节安排。从净角演员的惊恐反应到台下观众的愤怒,再到县令的巧妙处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引人入胜。特别是县令通过跟踪鬼魂、挖掘坟墓等情节,最终揭露真相的过程,既展示了县令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民间信仰中的超自然力量。然而,故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鬼魂的出现和消失过于依赖于净角演员的直觉和县令的信任,缺乏科学依据,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以完全信服。此外,故事的结局虽然揭示了真相,但鬼魂的动机和背景没有得到充分解释,使得整个故事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总体来说,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融合了戏剧、超自然和司法元素,既有娱乐性,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虽然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但仍然值得一读,特别是对于喜欢传奇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读者来说。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56/70499.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