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贪凉忘救恩,二次落水魂无踪

紫金沧波
老区“双江望月”景点旁的三岔河口因水流平缓、水位深而成为游泳胜地,但常因河水冷暖差异致人溺亡,学校严禁学生下河。某年暑假,一高二男生无视警告下水,遇腿抽筋呼救,淘金人相救后要求其报答,反遭男生讥讽。后男生再次下水遇险,淘金人见状不救,最终学生溺亡。当地认为其因不知恩图报而遭报应。故事警示了安全意识与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老区有八个着名的景点,被称为“红都八景”,其中一景“双江望月”就在我们学校的边上。这是一个三岔河口,绵江和它的一条支流在此汇聚,流向远方,“双江望月”发生在月圆之夜,据说只要站在绵江边上就可以看见两江同时映月的奇妙景象。

除了美丽的景色,其实这个三岔河口的水流相对平缓而且水位较深,更是游泳的好场所,但是由于两条河水的冷暖往往不一样,这里恰恰成了游泳者的鬼门关。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严禁学生下河游泳。

不过,虽然学校三令五申,但总是有人不管不顾,贪图一时的享乐,冒险下河。

记不得是哪一年的暑假,一位高二的男生因为要补习住在了学校,当时天气很热,他就趁着中午没有课,独自一人溜出去游泳,想到水里去凉快凉快。正要下水时,一个在河里淘金的人喊住了他,说是这里最好不要游泳,会出事的。他却听也不听就下水了。

他慢慢游到了河中心。突然,他的腿抽筋了,身体止不住地下沉,吓得他大喊起“救命”来。

那个淘金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冲过去救了他。因为,在老区有一个陋习——不救落水者!人在水里出事通常就是水鬼在找替身,如果你救了别人,水鬼就会将怨恨发泄到你的身上。还有,人一旦获救后,被救者要备下酒宴、礼品隆重地酬谢救人者,并且燃放鞭炮以为双方去除晦气、邪气。

于是,等把那个学生救上岸后,淘金人就向他提出:孩子,你是一个学生,靠父母养你,我也不图你对我有多重的报答。不过我救了你,等于说是惹祸上身了;而且,我是淘金人,长年要在水里工作,本来就比较危险,所以你可不可以请我喝两杯水酒,放一挂鞭炮,去去邪、压压惊,我也就可以安心地工作了。

哪知道那个学生回过神来见自己安然无恙,觉得只不过是虚惊一场,不但不谢他的救命恩人,反而讥讽对方:说他信水鬼是封建迷信;又说自己没有钱,学雷锋是不能讲钱的……把淘金人气得说不出话,看在他还是个孩子的份上,也没再多说什么,接着去淘金了。

这男生休息了一会儿,大概觉得游得不过瘾,竟然鬼使神差地再次下水了。没过多久,再一次发出“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但这一次,那淘金人连看也没看他一眼。

因为河道离学校很近,他的喊声惊动了在操场上玩耍的几个学生,学生们急忙报告了老师。可是等到老师赶来时,他已经沉入了水底。

当地的人说,那孩子一定是中了邪了,要么就是水鬼的前世冤家,否则不会这样的。还有的人说,如果他心态端正,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恭敬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就不会有事。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通过“双江望月”这一美景引入,巧妙地描绘了老区三岔河口的自然特征与潜在危险。故事的核心在于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陋习的冲击。淘金人的救命行为与学生的无情讥讽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少年中的缺失。这种缺失不仅导致悲剧发生,更凸显了教育缺失与价值观扭曲的社会问题。故事结尾的议论,虽带迷信色彩,却暗含对人性良知的警示。整体而言,故事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具有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56/70417.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